乐发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柳洪乡尔且村,19 个字的一行地址,在大地上就成了千山万水。
小伙伴说,进山的路,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图源:自己拍的
从上海出发,飞机换高铁,高铁换汽车,车子走蜀道,一重山外还是山,一涧水外又是水,一辆车 9 个人,变成万丈崖壁间颠簸上下的一个小盒子;颠簸跳跃着路断了,那就再绕一重山,再过几道崖……
忽地,就望见付老师、张老师和孩子们站在眼前,孩子们穿着漂亮的彝族服装,给我们每个人都送上了一支鲜花——欢迎你们到尔且小学!
跨过万水千山来看的这个校园,小小的,棕黄色围墙,小操场的一面是两层的教学楼,一楼有三间教室,二楼是阅览室和手工教室;另一面的三间小屋是老师们的宿舍、办公室、厨房和仓库。
校园很小很小,但你看,咱们可有靠山!
看那山,看那守着山的云和雾,就知道,这是了不起的校园。
40 多个孩子,2 位老师,3 只小狗,13 只小猫,2 只鸭子和 2 只鸡,是这里的主人。
01
"大 J,你要先去看一看"
跋山涉水来探望大凉山深处的一所村小,我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想亲眼来看看,我能做点什么。
当了妈妈 11 年,当了育儿博主 10 年,自然而然想要为教育公益贡献一点力量,但我能做点什么呢?
一辈子都在做教育,又几乎半生都投身教育公益的徐冬梅老师说:大 J 啊,你要先去看看,亲自去看看山里的老师,山里的孩子们,只有亲眼看到,你才会知道能做点什么。
就这样,我跟随亲近母语团队出发了,我看到了尔且小学,看到了满眼惊奇。
站在尔且小学的操场上,风从山脊上吹下来,带着松针和泥土的气息,这个小小的校园的整洁、干净、美,很多校园都是整洁干净的,但这里的美,是独树一格的美。
老师带着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小花园,叫三才园。
花园里有蔷薇拱门、有各式各样的向日葵,有孩子们超级喜欢的葫芦和鸡冠花,还有神气的辣椒、茄子、南瓜和各式各样的蔬菜。
孩子们值班守护三才园,每天写观察日记,这是他们自然艺术课最好的课堂。
孩子们的观察日记和自然艺术作品乐发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漂亮的植物,孩子们说,那是因为张老师特别热爱植物和动物,张老师会教他们,不要伤害小动物,不要随意采摘植物……
两个从大城市里,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的老师,竟然跑到大山里教孩子们,要热爱动物、植物、大山和站在学校后面的那棵老树。
今年夏天雨太多,山洪损坏了校园的供水管,学校的用水暂时靠孩子们从家里带来支援,我眼前的这座学校,连水都没有,却充满了美。
这是第一个惊奇。
第二个惊奇是学习:
2 位老师,要教 1、3、5 三个年级 44 个孩子所有的课程。
有语数外,也有音体美和自然探索,还有三才园的耕种和彝族文化课,不仅能教,还能把孩子们教成片区名列前茅。
孩子们能自己当值班校长,两位老师都出差的时候,小老师们还能代课,保证小小的校园有条不紊……
别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这里每年都有不太会说汉语的孩子,走进这所小学时,但不过一两年,这些孩子们会读书,会朗诵,会写作,还能在每天的"黄昏讨论会上"(暮省课)上,自己命题,展开讨论。
孩子们自己提交的主题:如果父母总吵架,打架,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
02
不要想那么多
大凉山深处的小学,当然缺少很多很多东西,最缺的是老师。
每位老师教 3、4 门课,同一堂数学课,三个年级的孩子要合班一起上,不同小组,学不同年级的内容。
就是因为很缺很缺老师,仅有的这 2 位,就被逼成了奇迹。
张老师和付老师,没有一个是师范专业出身。
付老师本科研究生的专业是日语,但现在的他,让山里的孩子们阅读能力极大提高,尔且小学 6 年级刚刚升学的孩子们,大部分都考进了好学校的实验班。
他还在大凉山的办公室里开直播课,让全国各地的孩子和家长们爱上阅读。
我的公号和亲近母语联合推出中文阅读课程以来,付老师带的每一期课程,都超级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我问他,这样飞跃般的进步,孩子们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山里的孩子没有那么多教参、教辅、不留家庭作业,甚至没有刷题的条件——就是带他们扎扎实实的读书,从一个字也不认识开始读书,每天坚持读书,一直读到这些文字为他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带他们飞出大山,去看无限广大的世界。
他说:不要想那么多,坚持阅读,每天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张老师像一个魔法师,他教数学、教英语、教自然和美,他发动孩子们漫山遍野去寻找最适合探索的一片森林,他的课,不就是最先进的项目制教学、主题教学、跨学科教学么?
他 2018 年来到大凉山教过的第一批学生,今年高考,考上了成都的大学;现在班上的一个女孩子,英语成绩全乡第一名。
校园里的三才园和每一处花草,教室里每个角落就地取材的小美好,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豪华办公室",还有招待我们这群人的满满一桌子午餐,都出自他魔术师般的双手。
"城里的孩子搞自然教育,是因为远离土地,生活枯燥单调,需要大自然的治愈,可山里的孩子,就生在大自然里,你还要带着他们做自然探索,究难道自然探索能让他们考试分数更高么?"
他说:如果没人告诉孩子们,一粒种子萌芽是多么了不起,一棵树站在学校边 100 多年是多么了不起,山里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粒石头都是美的,不带他们去观察这种美,那即便生在大山里,他们仍然会熟视无睹。
我们观察自然,探索自然,也许不能直接挖出某一道考试题的答案,但却能找到我们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能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里充满了美好——校园是美的,所以孩子们喜欢到校园里来;生活是美的,所以孩子们愿意去奋斗。
这棵龟背竹,多年里陪着张老师走南闯北地去支教,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重新修剪了长一次� �
03
我看到的路
从上海到大凉山的这一路,我一直想象,村里的小学会是什么样子,一直瞪大眼睛找,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的答案尚未找到,却看见了别人所做的一切:
周三下午,我跟在徐冬梅老师身后,走进昭觉县的一家酒店,迎面而来的一位女士看了我们一眼,立刻问:你们是老师吧,你们是来支教的吧,我们也是……
两位老教师亲热的拥抱在一起,像徐老师一样教了一辈子书的教师们,一定也干了一辈子支教,跑了一辈子的山路。
付老师和张老师这样年轻的老师们,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把他们心目中最美好,最有价值的教育,跋山涉水送到孩子们身边。
忘了在哪本书上读到过,人体里最细的毛细血管,只能让一个血红蛋白通过…
付老师和张老师,像两枚快乐的血红蛋白,把教育和文明的养料送到最远最小的校园。
这一路我看见,只要前面有村庄,就一定有路;只要有路,就有电,有网,有光,有学校……
我从来不觉得,路、电线杆和电信基站信号塔是风景,但在大凉山壮阔的山水间,我却突然觉得那不是路和电线杆,那是这片土地的血脉。
眼前是建设中的工地,远山上是高低起伏的电塔,极目所见就是未来� �
乐发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