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六六配资,风险自负。
作者:大马哈投资
来源:
考虑到当下的市场环境 , 这是一个略显悲伤的话题 。
话不多说 , 大家先直接看下图这组各指数自2025年6月23日以来的表现数据吧 。
数据区间 : 20250623-20250828
期间不论是宽基还是主动权益基金 , 期间涨幅都是动辄20%及以上, 可上证红利 、 中证红利及红利低波等红利类指数期间最大涨幅不超过5%,银行作为红利类指数的重仓板块 , 期间甚至是小幅下跌的 。
我想 , 如果有投资者此时满仓红利板块 , 应该是非常难受的 。 那么对于这部分投资者而言 , 到底该怎么办 ?
一你为何满仓红利
在解决问题之前 , 首先我们还是得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 , 然后再结合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 这是因为 , 在投资领域 ,同样决策背后的投资逻辑出发点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大家是出于长期的目的持有红利 , 并已陪伴红利走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 比如自2019年甚至更早就开始长期持有红利至今 ) , 那么我想这部分投资者此时或许可以什么都不用干 , 因为他们很了解红利这类资产的习性 , 即它们非常缺乏锐度 , 在牛市中的表现是黯淡无光的 。 因此这篇文章接下来的内容跟这部分投资者的关联度并没有那么高 , 大家可以读到此结束了 。
如果大家是在过去几年的红利牛市行情中出于各种原因才开始配置红利 , 比如有的是因为红利涨得好 , 有的是可能是看中了红利类资产的稳 , 有的则是因为相信此前盛行 “ 日本化 ” 的宏大中国叙事...
那么到现在时点 六六配资, 我想这些投资者中的大部分可能会感到有些失望 , 因为前几年红利方向作为最强的权益资产 , 持有起来自然顺理成章 , 而如今随着红利资产 “ 垫底 ” ,对于没经历过红利资产 “ 熊市 ” 的这部分投资者而言 , 或多或少会比较失望, 因为如今迎来了红利资产的艰难时刻。 本文主要就是希望为这些初识 “ 红利资产 ” 的投资者提供一些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 。
在具体展开之前 , 我想首先跟大家说明的一点就是 ,不论是红利类资产还是成长类资产 , 它们不可能长期有效 , 也不可能长期无效。 下图列出的沪深300成长和沪深300价值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
数据截至 : 2025年8月29日
去年我认为我给大家写的最重要的一篇提示文章应该要属去年8月25日写的红利行情到头了吗?这篇 , 我们先不说背后的宏观逻辑 , 如果简单的看估值及成长及价值风格的相对强弱变化 , 我认为目前市场的成长风格行情演绎可能才刚刚开始。
那么对于这些此前因各种原因持有红利类资产的投资者而言 , 是不是现在要一股脑的抛弃红利去拥抱科创50等高成长指数呢 ? 我认为这不现实 。 这是因为价值和成长这两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迥异 , 对于这些低风险偏好投资而言 , 这样的建议并不合理 , 尤其是考虑到近期科创50及创业板等指数经历一轮快速上涨行情的前提下 。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 , 我认为可以去寻找一些中间地带 , 可以尝试让自己的纯红利持仓朝着成长风格的一端适当挪一挪。 在保持持仓的风险偏好特征不发生特别大变化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组合的收益弹性 , 我认为这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
二从红利指数到深度价值基金经理
大家都知道 , 要衡量权益资产资产的投资价值 ,估值(是否便宜) 和成长性(业绩增长空间) 都是重要的考量 , 我们对公司分析来分析去最后都会落脚到这两个方面 。
对于红利 、 红利低波甚至特定主题红利 ( 如央企红利或国企红利 ) 指数而言 , 其最大的不足就是对公司的成长性几乎欠缺考量, 这从投资本源的角度 , 这类指数指数只是极致便宜 ( 低估值 ) 的一种刻画 。 在过去几年的熊市行情中 , 市场几乎不愿意给成长性溢价 , 高分红为王 , 这也使得更加强调上市公司成长性愿意给成长性溢价的主动基金经理而言 ,很难跑赢红利指数。
其实 , 这一点对于将估值看得很重的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而言同样适应 , 即他们过去几年相对红利指数的超额收益也非常有限 , 甚至干脆就没超额 。 2021年2月10日至2024年9月23日 , 中证红利和红利低波全收益分别上涨29.02%和47.09%, 同期姜诚(中泰星元) 、杨鑫鑫(工银创新动力) 、徐彦(大成睿享) 、鲍无可(景顺长城价值边际) 四位代表性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各自的代表作分别上涨17.81%、18.89%、28.4%和33.08%, 无一例外的跑输了红利低波指数。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 , 深度价值风格经理将估值看得比一般基金经理重要得多 , 但不代表他们不看成长性 ,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 ,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比纯红利指数会更成长一些 。
大家也可以看到 , 今年以来或者是6月23日以来 ,这些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均是要明显跑赢只看估值的红利类指数的, 其中表现最差的工银创新动力年内涨幅都有7.41%。
因此 , 如果大家希望往成长端挪一挪 六六配资, 有个反直觉的观点就是将手头的纯红利类指数换成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
三对红利指数进行升级
过去几年随着 “ 红利策略 ” 的风靡 , 各种优化版的红利指数也开始争先恐后的问世 , 此前我在当优化版红利指数变得越来越多...中对市面上各种形形色色的红利指数作为非常详细的分享 , 在这些优化版的红利类指数中 , 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优化方向就是在红利类指数中叠加成长因子。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 , 我认为对于持有纯红利指数的投资者可以往这个方向对红利类指数进行升级 , 考虑到可投资性 , 我推荐两个投资方向 :
(1)自由现金流系列
今年上半年 , 我们迎来了一系列自由现金流ETF及其场外指数基金产品的问世 , 从而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 此前我也对这类指数做过比较多的分析 。
虽然自由现金流系列指数经过了一系列的科普 , 但客观来说 , 市场出于对于历史业绩爆表的新问世策略类指数天然的不信任 , 当时很多投资者只记住了现金流指数的种种问题 , 比如权重过于集中 , 周期股过多及 “ 过拟合 ” 严重等种种 , 而忽略了现金流系列指数的优势。
那么现金流指数到底有什么优势 ,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其比纯红利类指数具有更强的成长性, 主要原因有 : ( a ) 自由现金流相对现金分红指标 , 更加兼顾公司回报股东的能力与成长性 ; ( b ) 自由现金流率指标采用最新财务报表计算 , 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反映更及时 ; ( c ) 调仓频率更高 。
我们再看数据 , 也是如此 , 2025年6月23日以来 ,中证现金流、300现金流、国证现金流和富时现金流这四只指数分别上涨14.87%、7.85%、13.3%和14.05%, 表现是要明显优于红利指数一大截的 , 这四个指数对应规模最大的ETF产品分别为 :中证现金流ETF(159235) 、300现金流ETF(562080)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 和现金流ETF(159399) 。
当然 , 如果大家对自由现金流策略没那么信任 , 也可以先考虑综合市盈率、股息率及自由现金流率三个指标的价值100指数 ( 980081 ) , 该指数年内上涨10.96% ( 全收益 ) , 对应的ETF产品为价值ETF(159263) 。
(2)红利质量指数
印象中 , 近期不是我第一次聊到红利质量指数了 。
我很清楚的记得 , 当时我在跟大家聊红利质量指数时 , 大家看到红利质量(931468) 和中证红利质量(932315) 过去几年的历史表现 , 大家都是有点犯怵的 , 觉得过去几年是远不及其他纯红利类指数的 。
而在我看来 , 我认为这非常好理解 , 红利质量作为介于红利和成长之间的一类指数 , 过去几年虽然未曾跑赢红利 , 但大幅跑赢成长 , 期间呈现区间震荡的表现 , 这表现得相当不容易 。
如果大家看6月23日以来这两只红利质量指数的表现 , 其分别上涨22.74%和14.47%, 大幅超越了同期纯红利类指数 , 而且这两只指数近期齐刷刷的创出了历史新高 , 应该说这样的业绩是非常符合预期的 。
最近跟踪这两只红利质量的ETF产品红利质量ETF(159758) 和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 的规模增长是非常明显的 , 应该说 , 这个市场中的聪明人还是有很多的 。
四其他优化红利持仓的方法
除了上述两种优化方法外 , 我认为还有一些可以改善红利类资产投资回报的方法 :
( 1 ) 大盘宽基或者价值型宽基 。这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沪深300或者上证指数这类宽基指数 , 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 , 其表现大概率是要比纯红利类策略好的 , 具体产品的话不妨直接选择相应的ETF , 比如沪深300ETF(510300) 和上证指数ETF(510210) 。
( 2 ) 带有成长属性的类红利资产。 相信大家听到过一个数据就是 , 如今很多白酒股的股息率已经不低于红利类指数成分了 , 既然这样大家不妨考虑一些带成长属性的类红利资产作为纯红利资产资产的替代 。 这里面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消费板块 , 比如跟踪中证消费的消费ETF(159928) 或者跟踪中证酒的酒ETF(512690) , 这类资产关注度低 , 前段时间涨幅有限 , 而且股息率还不错 , 我认为还是非常适合纳入大家的投资视野 , 作为对纯红利资产的替代 。
五
投资是一件很难尽善尽美的事情 , 面对突如而至的牛市行情 , 我认为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去大幅度改善自身持仓的风险收益结构 , 而是做一些契合当前市场的优化升级 , 然后适当的保持耐心 。 否则调整幅度过大 , 一来自身未必适应新的持仓风险收益特征 , 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对短期市场追涨杀跌的窠臼 。
哪怕大家此时持有表现最落后的红利资产 , 我的建议也同样是如此 , 本文给出了一些思路 , 希望能为大家改善持仓收益提供一些帮助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推出的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这三大分散进行长期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领取课程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