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海证资本,亦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在这一承载着百年光影记忆与行业发展重量的特殊年份,2025第五届搜狐青幕计划启动仪式于8月26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青幕计划评委会主席尹鸿教授,围绕本届青幕计划的主题影力共振,以《影力共聚,影像共享》为题发表演讲。
做“真正”的影像创作者。
过去,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后来,写网络文学的人比读网络文学的人多;如今,创作影像的人可能比看影像的人还多。尹鸿教授强调,众人因对影像的纯粹热爱汇聚于此,这份联结无关年龄、无关背景,只源于对影像艺术的执着追求。但这份全民创作的热闹,也伴随着一份沉甸甸的期待。
展开剩余67%在人人皆可拍影像的时代,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能否创作海证资本,而在于如何成为“真正”的影像创作者——这既是对青年创作者的提醒,也是青幕计划搭建平台的核心初衷。
青幕计划欢迎“新影像”作品
在影像无门槛且数量泛滥的时代,我们为何要做青幕计划?尹鸿教授给出了明确答案:为了发掘新——新的影像观察、新的影像表达、新的影像呈现。
他眼中的新,并非简单的新旧替换,而是能打破陈腐、触动人心的新鲜与独特。没有人愿意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里。尹鸿教授直言,每一位大师,都用新打破了当时的创作边界;即便是以娱乐为核心的作品,观众最终买单的,依然是那份不一样的新意。
青年创作者如何创造出“新影像”?
基于此,他对青年创作者提出了一避俗念,二破陈规,三改陋习的创作准则:俗念是人人可道的平庸想法,会让作品失去独特性;陈规是束缚思维的老套路,会让创作陷入僵化;陋习则是违背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反文明观念,即便能带来短暂流量,也终将被行业与观众抛弃。
那么,青年创作者该如何践行这一准则,拍出真正的新影像?尹鸿教授给出了三个关键方向,核心在于跳出经验重复,从真实体验中突破。
第一个方向是上天入地:既要扎根现实、深入生活,捕捉那些能引发共鸣的真实细节与情感;又要敢于放开想象,让思绪在广阔的创意天地间驰骋,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搭建起一条天梯。
第二个方向是扪心自问:创作时要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初心,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思考。在他看来,所有好故事的本质,都是每个人为追求目标,最终走向超越个体的目的地,而向善是故事内核不可动摇的底线。
第三个方向是顾盼生辉:创作不是自说自话,要兼顾主体间性与互动性。既要坚持自我的艺术追求,不盲目媚俗;也要理解观众的需求,不刻意脱离大众。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通过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洞察人性,让作品在自我表达与受众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随着启动仪式的落幕,新一年的青幕计划正式启程。相信在尹鸿教授的理念指引下,更多青年创作者将站上这个平台,用充满新意与温度的影像作品,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光影篇章,让影力共振的力量海证资本,在行业中持续传递。
发布于:北京市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